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以强交叉融合深化有组织科研——“新形势下的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论坛”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4

202559日,由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形势下的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成功举办。论坛特邀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院长许身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喻中以及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佳航等六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演讲。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森、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伯君及学院教师、研究生代表出席论坛。本次论坛由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主持。

韩伯君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今年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成立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作为中心理事会的成员之一,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发挥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为中心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做主旨演讲)

陆小华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题做主旨演讲,认为需要以战略思维把握国家需求、科学前沿,优化研究方向与学科建设重点。他指出,讨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需要站在中国之治的格局上思考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何以能、中国法治何以行;需要把握趋势之变、周期之变、格局之变,认识到当前的国际传播很多时候是对抗性传播;研究相关问题上要精准把握立脚点、切入点、优势点、竞争点;以强交叉融合深化有组织科研,提升体系竞争力和个体价值;以交叉眼光长板思维做好国际传播研究。

(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做主旨演讲)

崔海教聚焦“中国法治国际共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题,从理念、价值、思路议题、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他认为传统的国际传播模式往往存在单向性、不均衡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需要把“共传播”理念贯穿于中国法治和法治中国对外传播实践,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实效性的传播范式,探索出一条“共生内容、共同发力、共用平台、共鸣情感、共建机制”的全新实践路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做主旨演讲)

蔡斐围绕“中国法治何以国际传播”主题做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核心议题包括六个方面:构建融通中外的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法治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宣传中国良好的法治影响环境、扩大法治领域的国际人文交流工作、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在实践上应遵循多原则、多主体、多内容、多策略的路径。他还分享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介绍了其模式和特色。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院长许身健做主旨演讲)

许身健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困境与破局”主题,分享了近年来自己海外访学、授课、学术交流期间,对中国法治对外传播形态和效果的观察和思考,指出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理念、手法、策略亟需现代化,需要明晰传播对象,强调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之治、中国道路和治理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喻中做主旨演讲)

喻中紧扣“法治思想国际传播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主题,从相关概念的辨析开始,指出概念的层级不同,所要探讨问题的内涵、外延、方向、维度将有较大分别;他认为法治思想传播的特殊性体现在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和法治属性三个方面;他还从五个层面论述了法治思想传播的规律性。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佳航做主旨演讲)

王佳航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主题,从对国际传播当前形势的研判入手,提出国际传播面临信息错位、算法阻滞、大模型技术风险、话语隔阂等新挑战。她主张,从内容生产理念创新的角度来看,未来有效的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应该是转向基于国际受众信息数据的一种策略性的、协作式的、专业性的内容生产。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代表刘双庆、聂书江、张冠巾、张璐发言)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学院教师踊跃发言,围绕几位专家的分享内容,结合自身积累,多维度阐述了各自的见解与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森做会议总结)

张森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学院推动“一中心多基地”建设的努力表示肯定。他强调,学校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作为中心理事会成员,组织的本次论坛是一次成功的破题,希望今后继续加强学科交叉的有组织科研,共同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国际传播这篇大文章。

 

 

文字:熊佳

照片:焦慧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