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筑新闻传播教育新篇章——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内容生产模式创新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报“青年说”栏目2024年度十佳颁奖活动在法大综合图书楼一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教授、媒体从业者以及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内容生产模式创新路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媒体实践育人体制机制创新。我校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佳佳同学荣获“青年说”栏目2024年度十佳称号,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聂书江副教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图1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主持会议
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艳、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兼融媒体评论中心主任张树伟、中国政法大学学科规划处副处长张森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曹林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林玮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程松泉副教授,以及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万蓉、王佳航教授、鞠宏磊教授、屈高翔老师等30多位师生代表。
图2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艳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培养既具备专业功底又富有人文底蕴的新闻传播人才。她强调,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主流媒体的深刻变革,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开放的姿态和创新思维,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融媒体评论中心主任张树伟在发言中表示,“青年说”栏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评论的平台,这不仅关乎文章的发表,更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他指出,当前媒体行业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双重压力,亟须通过系统性变革和创新内容生产模式来提升影响力,改变文风,增强传播效果。
图3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融媒体评论中心主任张树伟致辞
在主题报告分享环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围绕“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系统性重塑”展开主题讨论。她提出,新闻传播教育应如何实现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曹林教授以自身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分析了当今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指出近些年来传媒学界和业界过度被技术和新媒介快速迭代所牵引,而忘却了新闻传播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根本特性,呼吁新闻教育亟须培植更加深厚的专业根系,新闻教育必须解决与传媒行业核心需求的匹配问题。他强调,新闻教育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媒体变革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王佳航教授从“媒体系统性变革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增量格局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面向”以及“新闻传播教育数智创新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新闻传播教育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创新路径。
图4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彭焕萍发言
图5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曹林发言
图6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佳航发言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主持了中国教育报“青年说”栏目2024年度十佳颁奖和交流研讨,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张树伟发布了《中国教育报》“青年说”2024年度十佳评论获奖名单,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映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2级本科生林斯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昊雯、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蒋蝉羽、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吴雅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紫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博、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佳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晶晶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媛荣获年度十佳称号,王立艳副书记和张树伟副总编共同为来自全国10所高校的获奖学生代表颁奖。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佳佳作为五位获奖代表之一在颁奖仪式上发言。
图7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主持会议并发言
图8 获奖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佳佳发言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张树伟宣布了《中国教育报》“青年说”2024年优秀指导老师名单,来自十所高校的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四位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分享了他们指导学生新闻评论写作的宝贵经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强调,学生应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点分析社会问题,深入认识传媒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专业性思考。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林玮教授指出,书写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展现专业能力,更在于体现对社会的真挚关心。他强调,学术研究应回应时代的关切,新闻传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程松泉强调,教育评论和人文精神关怀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尤为重要。他认为,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尤为关键。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聂书江副教授分享了他在教育和写作方面的经验,强调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新闻传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
图9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发言
图10 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林玮发言
图11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程松泉发言
图12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聂书江发言
在交流发言环节,万蓉老师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个方面:一是专项能力素质培养,二是将创新教育融入全过程,三是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她强调,新闻传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张森教授强调了中国教育报在媒体和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认为它具备媒体属性和教育属性,能够站在中国教育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他指出当前社会面临巨大变革,技术的发展促使学科间的融合与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方向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网新研究所副所长屈高翔强调了创新生产模式的重要性。他认为,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对学生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动态和实践需求。中国教育报评论中心编辑杨三喜、杨国营、刘钰编辑也分享了他们在选题策划和编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图13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万蓉发言
图14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鞠宏磊发言
图15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森发言
图16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屈高翔老师发言
最后,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阴卫芝进行会议总结。她强调了中国教育报社“青年说”栏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赞扬了栏目编辑和教师们的辛勤工作。通过该栏目学生们展示了优秀才华,表达了对未来合作和比赛的期待。她认为在后真相时代,评论、观点和意见对于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高校新闻教育应当加大新闻评论教育和实践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阴卫芝副院长还向优秀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表达了敬意和祝贺,鼓励他们继续在新闻实践中绽放更加灿烂的光彩。
图17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阴卫芝总结发言
图18 会议合照
李佳佳供稿/黄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