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识到全媒时代媒体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搭建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之间交流学习互动平台,2023年9月25日,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光明大讲堂”融媒体工作坊2023年第一期主题讲座。会议邀请到光明日报评论部评论员王禹欣就“面向新媒体的新闻评论”进行了演讲。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姚泽金全程出席并对该主题进行了演讲。刘双庆、张璐两位老师作为评议员与嘉宾进行了对谈。聂书江老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学院院长姚泽金首先对本年度第一期光明大讲堂融媒体工作坊的顺利开启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长期以来支持学院学术发展的共建伙伴光明日报社表达衷心的谢意。
他表示,举办系列讲座主要有三层考虑:一是希望通过工作坊模式,将新闻一线最新实践、业界精英最新成果、传媒实务中最新经验进行分享交流,让来自新闻一线火热激情激发学生新闻专业理想。二是希望能够让学生感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五彩缤纷的创新实践,为全力推动媒体传播的全媒化、融媒化、智媒化、数媒化改革培养人才。三是希望大批的传媒精英将他们在新闻实务中的采写编评、策划创意等个人鲜活经验传授给新闻研究生,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
(图为姚泽金院长致辞)
与会嘉宾王禹欣以“笔耕不辍、岁月如歌”为题,分享了她对新媒体视阈下的舆论环境的看法和新闻评论撰写的经验。她首先强调,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是帮主广大读者和受众去了解新闻事件产生原因和发展方向。因此,新闻评论关照的是认识层面的问题,从观测事实出发得到思想的探讨。
随后,王禹欣从新媒体舆论环境中的主体与特征、观点生成的几个阶段来介绍新闻舆论产生的过程,并总结了新闻评论传播生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她认为,在这个人人手持麦克风、自带扩音器的时代,评论的表达渠道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宽广、观点的碰撞更加分化与极化。她指出,媒体专业素养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传播、受众需求与舆论议题偏差是当下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在谈到“如何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力”这一问题时,王禹欣总结道:要坚持内容为王、立场是根本、论是主角、见解是关键、思考是基础。
(图为王禹欣评论员正在演讲)
嘉宾分享结束后,刘双庆、张璐老师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探讨。
刘双庆老师指出,当下的舆论场变得越来越极端化,情感因素嵌入其中,新闻评论的开放性更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撰写新闻评论,除了要注重自己观点的独特性和锐度,也要强调客观理性的意见表达。”
(图为刘双庆老师正在交流)
张璐老师从三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学生的建议。她认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行业和对工作抱有热情,其次面临着大量自媒体的冲击,更应该做专业的人,并找到自己独特的领域进行深耕发展,最后讨论了AIGC给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图为张璐老师正在交流)
(图为聂书江老师正在主持会议)
除此之外,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闫嘉、吴家欣等同学也就自己在评论的短视频转型、敏感问题的话语表达策略、新闻评论生产流程等相关领域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探讨交流。
(图为同学们就该问题向王老师提问)
会议最后,姚泽金院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嘉宾的分享,可以见得成为一个好的评论员绝非偶然,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边写作边学习的能力以及广泛的社会实践。他鼓励新闻学子多向王禹欣老师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观察能力、写作水平,认清作为新闻传播这项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使命和这个时代担当。
(会后出席会议的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合影留念)
2023级新闻学学硕赵天祎|供稿
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吴家欣|供图
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吴迪|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