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年我院共有本科学生57人, 2012年毕业生53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7人;党员人数19人;截止2012年8月,本科生就业率达96.23%,其中升学2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7.74%;签订就业协议的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3.21%;出国的3人,占学生总人数5.66%;灵活就业23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3.39%。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13人,已落实13人。
2012年我院共有硕士毕业生29人,其中2人提前毕业,其中男生7人,女生22人;党员、预备党员人数27人;截止2012年7月,硕士生就业率达100%,签订就业协议的19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5.5%;灵活就业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4.5%。连续两年就业率达到100%。
二、就业工作主要措施
我院经过对近几年就业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梳理,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力求做到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目标,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全员就业率”作为工作重点,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作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作为工作保障,高质量完成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领导重视,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促进毕业生就业
院领导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组员包括研究生导师、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班辅导。组长、副组长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就业动态与进展,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院院务会、院长办公会也多次就就业工作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高度重视学院就业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学院知名度,提高同学们在就业市场中的被认可度,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利用各类传媒(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凤凰网、正义网、法治网等)宣传我院专业特色、治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抓住一切尽可能的机会推荐毕业生实习、就业;书记联系北京电视台等用人单位开办讲座,并向用人单位介绍我院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就业工作;主管院领导扩展渠道,推荐毕业生,与每一位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的深度谈话,了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并予以解答,做到有针对性就业指导;其他院领导也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和提供行业内招考信息。
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基地、兼职教授资源,推荐毕业生。学院向教学基地、兼职教授寄送学院实习、实践成果,推荐我院毕业生,推动就业工作。
(二)全院齐心,动员教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在全院大会上,学院领导做动员,要求全院老师都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调动全院教职工积极为毕业生收集、寻找就业机会。学院鼓励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推荐实习,通过学院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力量,利用他们在相关专业、行业的影响力,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通过收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及老师们提供的单位创建 “就业信息库”,并不断地在完善,为今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学院教师刘徐州推荐同学到门头沟网络管理办公室工作、张森为毕业生提供新华社实习生招聘信息、王佳航为毕业生提供中央电视台招聘信息、杨明为毕业生提供中国天气网招聘信息。
此外,学院对提供联系实习单位的老师进行物质奖励,每联系一个实习单位奖励100块钱。为了进一步促进全院教职员工对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积极参与,学院正积极策划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方案,对就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予以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较高额的物质奖励,每推荐解决一位毕业生的工作奖励1000元。
(三)抓住亮点,切实贯彻落实就业工作新机制
1.以品牌为依托推荐人才
学院领导积极牵头,树立学院品牌,提高学院知名度,从而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在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实践和学生活动实践中,支持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种各类专业竞赛。学院成立以来,组织了多场规格高、影响力广的学术交流及学生活动,“最帅交警孟昆玉”和“寻找英雄左利军”等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都高校电影节等学生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媒体对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了大量正面宣传。同学们在为学院赢得荣誉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大幅提升,为毕业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
就业工作从入学抓起,结合专业特色,切实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并进,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并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作业能力。学院开设实践类课程6门,并将实践类课程全部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技术方法类课程7门,并将技术方法类课程全部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分团委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开展包括首都大学生电影节、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多场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同时,学院还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毕业生就业培训活动。
3.以实习为契机锻炼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通过实习锻炼人才,争取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现已形成“十行百家”的实习网络,涉足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十余个行业,覆盖相关行业的百余家单位。
我院2008级(2012届)实习的单位类型较以往更加丰富,除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央级标志性媒体外,还包括以《经济观察报》、《21 世纪经济报道》、《财经》为代表的财经类媒体,《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纪检监察报》为代表的政法类媒体,百度、新浪网、中国网、中国天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首都媒体,湖南卫视、《合肥晚报》为代表的地方标志性媒体,以及其他专业媒体、境外媒体(如凤凰卫视),甚至也包括部分与媒体无关但与信息传播相关,与记者管理相关,与宣传推广相关的各类机构(如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中国记者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
高规格、多样性、特色型兼具的实习单位充分满足了同学们的实习需要。经过四个月的实习,实习成果十分丰硕。其中,在各大平面媒体刊发稿件409篇,制作播出电视节目220期,制作播出广播节目59条,部分非媒体实习的同学也完成了大量的专业性工作,赢得了实习单位的赞誉,为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习为同学们开拓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同学们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与用人单位建立了最直接的联系。例如:在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的纪睿坤同学发稿51篇,发表稿件均以2000字以上的深度调查或解析稿件,内容多具有行业内标杆性意义,几乎每篇稿子都被网易、搜狐、搜房、新浪、凤凰等几大网站转载。其中,有5篇是《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稿件。该同学在实习结束后被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毕业后将进入报社成为正式记者。
4.以平台为途径输出人才。
搭建与业界沟通的多个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与业界高层、专业人士直接交流的机会,拓展视野、了解最新的就业动向,甚至直接获得就业机会。邀请业界知名人士作为我院客座教授讲授案例课、研讨课,是我院实践教学的一个特色,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5.以会议为保障沟通信息。
学院定期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会议,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就近期就业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交流与沟通,定期的学生会议制度不断夯实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为学院就业工作畅通信息沟通,及时采取针对性促进措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建立书记、辅导员负责制,主管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对学生一对一,个性化、全程化就业指导,随时解决同学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深入参与到毕业班同学就业工作中,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就业心态,把关选择机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解决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同学们的就业成功率。
(四)结合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工作
1.举办就业讲座
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择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指导。从2011年9月份以来,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院陆续开展了数场就业形势政策讲座、求职技巧讲座等,有效的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并鼓励毕业生回家乡、到基层、到西部就业,。
2.优秀毕业生座谈会
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师弟师妹介绍考验、就业经验,讲述求职故事,交流就业后的经验感受。邀请优秀毕业生高琳琳、王珍、焦永刚回到学校与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就面试技巧、复试注意事项进行交流,得到了毕业生的好评。
3.走访毕业生宿舍,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与毕业生进行深度谈话,有针对的开展个性化指导工作。一方面,避免了大规模的组织年级会,耽误毕业生面试求职,另一方面,宿舍轻松的氛围,使得毕业生畅所欲言,更大限度的将自己的困难与老师交流。
4.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工作,认真填写毕业生就业台帐,每星期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及时向学院领导反映,以便学院及时根据就业状况,进行就业工作重心的调整。
5.毕业生心理辅导和安抚工作
毕业生面临巨大的毕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情绪焦躁、易怒,因此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关注寝室关系。寝室同学由于找工作的状况和作息时间的不同,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对于毕业班寝室关系要特别关注,辅导员加强与宿舍长、班干部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心就业困难群体。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跟踪相关毕业生的就业进展,了解相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及时有效的安抚、帮助就业困难群体。
(3)关注受挫折同学。在找工作、考验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可能遭遇失败,辅导员要关注遭受挫折同学的心理变化,第一时间与其谈话,对其进行开解、宽慰。
(4)关注同学在就业工作中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
6.建立就业信息发布网络
做好就业信息的发布工作,设立公共邮箱、建立飞信群、指定信息发布组长,每星期将所搜集的就业信息,以电话、短信、口头通知的形式发送给每位同学,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