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界交流 » 正文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2-07

2017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科研楼举行。多位学界专家和业界工作者参加会议,就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泽金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提出大众传播的理论在新媒体时代显得不那么实用,新闻传播研究亟需进行理论创新,需要来自学界与业界不同观点的碰撞,希望这场思维交融的学术讨论能够为新理论的探索贡献智慧。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研讨会在科研楼B205和B210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围绕着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这个共同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工作者针对四个具体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议题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洪忠指出了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的影响。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詹新惠阐述了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策采编发一体化”的内容生产与运营思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佳航基于智媒时代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认为当下需要在数据驱动下进行新闻生产转向。中国政法大学讲师滕乐阐述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IP 项目研究。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议题中,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斌以众筹新闻为例,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角色变化切入,讨论了消费者参与新闻业的限度。中国政法大学讲师郑满宁认为自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社会话语生态已经发生变革,需要学界和业界的警惕和重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黄金从反转新闻的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修辞异化”现象。北京日报社评论部记者张砥提出,新媒体时代也是主流媒体的新时代,我们应当探索构建新时代的主流叙事新方式。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在“新闻人转型与职业认同”议题中, 光明日报社新闻研究部主任马兴宇以光明日报社自身的融合转型尝试为例,指出了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的难点所在。人民日报社会新闻版主编李智勇用一张思维导图示意,他尝试着给未来的记者画了一张像。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刘双庆关注新技术是通过何种渠道传播,对于媒介融合如何推进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孟盈阐述了在后真相时代下,传统媒体应当如何重新取得议程设置的主导权。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李智勇 人民日报社会新闻版主编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建构与舆论引导”议题中,人民日报总编室报网互动室主编刘莉莉以自己团队的成果为例,为大家展示了传统媒体人正在努力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舆论引导。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崔凯通过自己对豆瓣网网络爬虫数据的分析,阐述了用户行为与加入时间对匿名网络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张昱辰通过对“汪姐私房菜”的现象解读,提出媒介建构在打造地方私厨明星的作用。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刘莉莉 人民日报总编室报网互动室主编

“对话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张昱辰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在提问与互动环节,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就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文/杜晌

图/郎林超 邢燕 杜晌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