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为我院师生作“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

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03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充分落实中国记协和教育部新闻与传播教指委“好记者讲好故事”进校园活动倡议,筑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3月29日下午14点,“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活动走进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本次“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会的主讲人是著名新闻人光明日报社记者郑晋鸣。郑晋鸣老师是光明日报社长三角地区党工委书记兼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第十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全国百佳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选手”“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オ”等称号,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本次“好记者进高校”系列活动的巡讲题目是《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报告会伊始,师生们观看了郑晋鸣在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所作的以“半生流泪终不悔”为题的感人演讲,讲述了自己在三十多年记者生涯中记录下的动人故事。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英雄机长邱光华、一生志愿入党的老教授景荣春……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不仅记录了时代楷模的故事,也记录下郑晋鸣老师在新闻一线奋斗的历程。

尔后,郑老师通过他的亲历、亲闻、亲见,为在场的师生们讲述了在祖国黄海开山岛上用一生守岛的王继才夫妇的故事。

“家,就是岛,守岛就是卫国”,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的王继才、王士花夫妇28年在一个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小岛上坚守,只为五星红旗每天按时升起。2014年,郑晋鸣第一次登岛采访王继才夫妇。夫妇俩常年驻守的开山岛很小,仅有0.013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但却是祖国的东大门。当年部队派了9个人守岛,由于条件过于艰苦没有人能坚持下来。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最初被迫守岛,后妻子上岛陪伴,夫妇两人在没有淡水没有电的孤岛上坚守了32年,每天在岛上升起国旗。“没人监督,没有人看,为何如此较真?”郑晋鸣不解,向王继才问道。王继才回答,“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扬,才感觉这个岛是有颜色的。”一朝上岛,一生卫国。一生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的海防事业。在小岛上的5天中,王继才夫妇的故事与信仰深深触动了他,离岛后郑晋鸣写下长篇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并于2014年8月2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同年,中宣部授予王继才夫妇“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四年来,郑晋鸣上岛九次,希望用自己的眼睛亲眼见证开山岛的变化,他坚信“电脑里没有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在基层、在一线”。郑晋鸣曾经带自己的学生上岛采访,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的小岛,他的学生状态是:“第一天有说有笑,第二天相对无言,第三天情绪就濒临崩溃” 。他最后无奈将学生带下岛。他感慨:“这真不是一般人能过的日子。” 王继才夫妇几十年如一日守着小岛,升旗、观风向、写日志。他们尝遍了酸甜苦辣,32年,11186天,枯燥的日子日复一日。但是王继才一直有一个信念“家,就是岛,守岛就是卫国。”2015年春节,郑晋鸣上岛和他们夫妻俩一同吃团圆饭、迎新春。王继才当时刚从北京参加完2015年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回来。他兴奋地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全国双拥模范代表,总书记还和他聊了天。“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守好开山岛,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就要守岛守到守不动为止。”郑晋鸣每次上岛都要和王继才聊天小酌,“你们来了,我才觉得我是个人,还能喝酒、聊天。你们没来之前,我都不知道我是人还是鬼。”王继才对郑晋鸣说。但热闹永远属于外界,孤独和寂寞永远只在岛上。因为这面五星红旗,仿佛所有的苦与痛都有了意义。升旗时,虽只是一个升旗,一个敬礼,却显得庄严和肃穆。

“要守到什么时候?”郑晋鸣问,王继才回答他道:“要守到守不动为止。”2018年7月27日,在与32年前上岛一样炽热的天气里,因为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王继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生命定格在了58岁。7月29日,郑晋鸣冒着大台风再次上岛,这也是32年来开山岛唯一没有人守岛的一天。在岛上,郑晋鸣怀着对一位英雄的敬仰,通过录音机录下了内心的感慨,这正是郑晋鸣后来写成的2080字的新闻稿来源,这份文字稿后来被收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7月30日,郑晋鸣在《光明日报》第四版头条发表了《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的稿件,新闻被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后当即作出批示,对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王继才夫妇的感人事迹与郑晋鸣老师对新闻事业的执着热爱令在场师生深受感动,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地向郑老师提出问题。

2017级研究生问道,“在2014年《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稿件发表、有人了解王继才夫妇的事迹后,开山岛的条件是否有改善?”郑老师回答道:“开山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太阳能、彩电,还装了5G网络,现在的条件变好了。后来王继才担任村支书有每月补助,同时王继才后被评为烈士,国家也有奖励,家人的生活也有一定的保障。”

2017级研究生邓忠诚问道:“王继才夫妇的后期补助以及奖励如何落实?部队后来怎么安排开山岛的值守?”郑老师回答说:“王继才去世后家里陆续收到捐助,生活没有问题。他的儿子目前在边防部队,大女儿、小女儿也都有稳定的工作。其次,岛上的条件越来越好,目前派了12个民兵三班倒值守,每个民兵的待遇都非常不错。”

2018级研究生张可欣从新闻采写的角度出发,向郑老师发问:“发现这个新闻线索之后,老师是如何采访、写作,将其发展成一篇完备的新闻稿的?”郑老师回答道:“现在的年轻记者,不能靠短平快,不能靠急于成形。现在缺乏的,就是到一线干活的人,肯到基层去的人。选择王继才,是因为我与他认识10年了,只是外界的人不知道王继才,并且上岛的条件太艰苦。我们要肯吃苦,不怕苦,敢于去了解,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报告会的最后,阴卫芝教授致感谢词,她首先表示非常感谢郑晋鸣记者来到法大向同学们分享了如此令人感动的故事,阴老师说:“这一刻我们不仅仅是政法人,我们也是光明人。郑记者在这里向我们讲了很多别人的人生,而没有过多讲述自己的人生,记者就是这样,记者将自己的经历与采访对象的人生融为了一体。”阴老师引用了姚泽金院长说的一句话,称十分符合此时场景,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记者。”

郑晋鸣老师最后激励在场师生,“融媒体的方式促进了新闻的传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内心对自己做的事的热爱。希望新传学子要去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

本次出席的嘉宾还有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尚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姚广宜教授、2016届校友、现光明日报记者刘嘉丽。

“好记者进高校”巡讲报告会为我们带来忠于时代、记录时代的好新闻、好故事,每一个好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好记者,凝聚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使命担当、理想激情、价值追求和道徳坚守。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新闻的力量和记者的担当,让我们触摸了新闻人的温度、筋骨和精神。虽然记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初心在,就会有千山万水。

文/卢雪尧 钟涓涓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