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信息 » 正文

中国日报社主任编辑王荣做客“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数字新闻时代大数据在舆情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26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由教育部、中宣部指导,高校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主办的一门高水平专业大课。为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高度践行“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教育理念,我院于2021年3月24日下午,特邀中国日报社国际传播研究室首席数据分析师主任编辑王荣,做客我院“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端升楼412教室为在场师生带来了题为“数字新闻时代大数据在舆情工作中实践与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杨盈龙老师主持进行。

 

 

讲座内容围绕四个主题开展:(1)新闻舆情工作是在做什么。(2)在业界操作过程中大数据究竟是什么。(3)大数据是如何辅助舆情工作的。(4)舆情如何体现话语变迁与对抗。

新闻舆情工作是在做什么?王荣编辑认为:新闻舆情工作首先应该进行广泛的有效的信息采集,而这种信息采集工作应该在积年累月的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培养敏锐的采集直觉与正确的采集方向。在此之后,则是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进行趋势研判,在无数次实践工作中确切的证实了在充分的信息采集与理性深刻的思考后,舆情趋势可以被研判。而在初次研判完成过后,就会进行案例分析以实现更加深层全面的趋势研判。最后要做的便是话语观察,对受众话语进行观察研究,架构话语体系,从而进行舆情导向。

 

针对大数据问题,王荣编辑指出:大数据就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处理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在当下舆情工作中大数据的特点有:数据范围愈来愈广,数据受众愈来愈复杂,传播反馈愈来愈及时,媒体之间融合加速。它既带来体量大,维度多,结构多样和获取容易的优势,又伴生着不可忽视的数据冗余内生问题,数据庞杂难于处理和建模困难等难以避免的弊端。

大数据在具体操作中又是怎样辅助舆情工作的呢?王荣编辑提出了应从四个维度展开:建立数据仓库,掌握舆情全貌,推动舆情全貌,深度挖掘舆情。建立数据仓库作为基础应该既保质又保量,既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以正确认知舆情,又应保证数据量以确保数据足以代表大部舆情甚至全貌。掌握舆情全貌应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单维对比与分析,之后应进行传统的量化分析,得出一些浅层的趋势研究,最后应进一步进行量化的文本分析,这是区别传统所在,以及专业的优势所在,在经过将文本处理成数据之后,经过初步聚类,将数据按照主题分类,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分析,挖掘出藏于庞杂文本之下的舆情结论。

 

除此之外,舆情又是如何体现话语变迁与对抗的呢?王荣编辑通过精细解析疫情期间西方媒体对中国一系列的“扣帽子”来阐述舆情所体现出的话语变迁,以中国与西方的疫苗报道为例展示出舆情话语对抗,并从报道量,信源,报道框架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

讲座结束后,杨盈龙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再次阐明了数字新闻时代国家话语体系建构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并指出话语对抗背后的文化“脱沟”、软实力竞争等问题。整个讲座内容丰富充实,引人深思,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马佳凯

摄影:刘亚宁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