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伟
感受更多,体味更多,一直是我很欣赏的一句话。但是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的生活一直以“学生”这一单一的身份活动,以学生之名看待周围的林林总总,总免不了被固有的习惯性所影响,所见的空间也愈发逼仄。而“实习”正是一个新的维度,在以“实习生”之名生活的这四个月来,因为重新被定义的自我坐标,对于现在的自己和未来不远处的自己,我少了一份浮光掠影,多了一份挺拔的姿态。
刚刚结束新一期节目电视文稿的撰写,顿觉神清气爽。想来,自己实习的轨迹从新鲜期到适应期到些许的倦怠期到最终的尾声,自己一步步架构起全新的认知世界,习得了新的知识结构,怀揣不可复制的阅历,心里更加坦然。在数理界,一个n个数的序列可以被理解为一个n维空间中的位置。而独属于我的世界的长、宽、高和时间,独属于我的“n”,分别有着不同的意味。
n=1长于实处长于细节
恐怕对于任何一个第一次开始实习生活的年轻人而言,央视都有一层光环。我也概莫能外。但在见过了制片人与主编、了解到之后几个月实习生的处境后,隐隐的担忧冲散了最初的新奇——“可能没有老师带”的确是一种尴尬的预告。不过更为紧迫的是,身处一个忙碌的电视栏目,弱小如我,懵懂如我,自己又能够做些什么?在315专题节目期间被安排到后期制作机房的我和其他同学,基本上是依靠自学,掌握了大洋非编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帮助进入后期制作状态的老师分担工作。
在《经济与法》栏目中,一位编导老师从前期采访策划到后期节目制作完全全权负责,“全能”形容也不足为过。在机房的半个月,我也一点点学起、做起,逐渐掌握所有的操作流程,配音、剪辑、对编……自己的“可用”之处不断增多。因为普通话测试是一级乙等,加上嗓音也不难听,我第一次走进正式的配音室,每一个易误读的字自己都一一查了词典确认,在配音的时候不单单注重配音效果,而且专注于文稿内容本身,所以我第一次配音就受到了李放老师的表扬。第二次帮他配音时我发现了文稿内容的几处错误,他也非常感谢我。后来李放老师将专业配音老师的配音拿给我听,让我学习人家的技巧,将来配得更好,听了之后和自己对比还是很有用处的,后来自己便经常帮其他老师配音,都得到了肯定。也许是我做事的态度让李放老师觉得还不错,后来他把我推荐给马宁老师,让我来教马老师用剪辑软件。在和马老师熟悉之后,她主动邀请我和她组队外出采访,一起进行一期新节目的制作。在机房呆了半个月的我就这样重见光明。
n=2眼界是铺宽的
每一个出采访的日子都是以不清醒的早起开始的。我要从昌平赶到朝阳和老师早早会合,往往在凌晨就要起床。我和马老师,以及摄像李老师一行三人穿梭于城市的光影中,探访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出入大大小小的场合,和同行共享资源,闲聊吐槽,共用一餐……许多做学生时没有尝试过的,没有遭遇过的,没有享受过的,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都涌了上来。我为自己每一次阅历的增加而感到开心,因为见得多了,自然变得更加坦然淡定。宠辱不惊是多么无上的境界。但是在跟随老师采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木木发呆,那岂不太傻!许多采访的技巧都要仔细聆听和观察才能发现,才能学习。
我和马老师手头案件的一位采访对象最初接受采访时不愿意透露关于家庭纠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又是我们节目内容的一个重要线索。他最初的态度很强硬,一个字都不肯透露。马老师将另一个采访对象所说的关于家事的事实委婉地告诉他,并且分析了节目播出分量的利弊等,甚至从人情道德的角度劝说他,几经周折之下他才肯谈。所以,在采访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动用一切资源和办法去解决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采访时你会发现有些时候,对方的意思表达得不是很清晰完善,这个时候需要换种方式重新采访这个问题,并且根据电视语言的特点让采访对象表述得更为流畅明确。采访与电视文稿的架构密不可分,每一个抛出的采访问题,都要围绕整个事件的线索,为整期节目服务。所以采访的背后隐藏的东西要细细发掘。一次采访过后,马老师让我谈谈最近跟着她采访有何感受,我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她认同了我的一些观点,而对于我对她的感谢和赞美,她只是不好意思地表示如果我跟着别的老师会学到更多的。
采访技巧,与人打交道的技巧,社会运行规则的初了解,都为我铺宽了眼界,我不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电视台实习生,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见习生活的实习生。
n=3高度也是深度你想飞得多高就要脚踏实地多深
实习的日子在流转,似乎一切也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我经历了第一次写电视文稿,凭借之前帮助其他老师搭节目框架、配音而积攒的几期文稿,自己又守着几期节目研究,我大概找到了我们这种栏目节目文稿的行文风格和特点。但是安排线索和组织语言还是最考验人的环节,每次写稿无异于头脑风暴。我想,我还是该多读些书的。或许那样,我能写得更加得心应手。我写的稿子也得到了马老师的肯定,很多都被采用。稿子通过后便进入我更为熟悉的后期制作,录制演播室、配音、剪辑……我第一期完整制作的节目便诞生了。过了不久,主编姚飞老师让我带她去参加央视新台的培训,当时是周末我人还在天津,第二天便直接赶到央视的大裤衩,很多老师听到我从天津赶来都很吃惊,文斌老师从那之后每次看到我都开玩笑说:“又从天津来哒!”在央视新台的三天我自己是学习加玩的状态,索贝系统很好用,较大洋更加快速便捷人性化,我学会了索贝的基本操作,进行了笔试和上机操作。同时也参观了新台,感受到央视的高端大气。就像如今已建成的央视新楼一样,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内在的建构和完善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升级的。同理,我们栏目的每位老师都是经历了黑暗并在其中不断摸索才能有今天的淡然。
和老师们逐渐熟悉了之后,只比我大两岁的魏超老师让我不要再叫他老师,改口叫“超哥”。因为年岁的相近,所以他的很多话对于我而言都非常实用。一次,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怎么样,你现在想不想当电视台记者?你也跟着采访了,做了节目。”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我很心虚,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答案,所以我只是说:“我很喜欢电视,但是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把它当职业。”我反问超哥:“那你是为什么做了电视记者呢?”他当时飘了一句话出来:“我也是喜欢啊,可能这就是命吧。”当时我还不了解他这句话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后来一起吃饭时,他谈起了他是怎样留在这个栏目的——刚刚毕业的他从零开始,在栏目实习了整整一年,曾经有连续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而且没有工资可以拿。后来他终于自己独立做了一期节目,收视率是当时的月冠军,最终被留了下来。听他讲完这些,我特别傻地问他:“那在您和之前派您干活的老师成了同事之后,他们有对您表示歉意么?”我当时只是觉得,他那一年的经历很苦。但是他却笑了,他说:“每件事情在于你自己怎么去理解,你可以觉得别人派给你一项任务,只是一份活儿,但是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机会,不断熟练技巧,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在于你自己的想法。”听完这些,我只是默默脑内打倒那个还是娇滴滴作学生状的自己,佩服眼前的这位狮子座内心的强大。后来马磊老师也谈到,留下来的每个老师都要经历这些,他自己也是这样的。
随着实习生活的深入,和老师的交谈,对周遭事物的观察和感知,都不断帮助我修正对自己的认识,对未来生活的认识。从老师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脚踏实地的重要,看到放低自己的谦逊,看到忙碌而不忘初心的单纯。当在新台的37层“天眼”大胆地望着那洞天春色时,我才发现,勇气的刻度并非取决于身处的高度,而是内心的深度。
n=4时间是最好的礼物
迟中波老师一次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去《今日说法》取一期节目,并让我和他一起改编这期节目。但在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小事故。由于迟老师和对方责编沟通存在问题,导致第一次取回的素材格式不对无法上载。技术说无法解决,只能重新要一遍mov格式的素材。当时刚刚跑回机房的我一时联系不上迟老师,最后只能自己给对方责编打电话沟通,抚慰对方的情绪,后来责编李颖老师才答应让那边的技术重新给我生成一遍mov格式的片子。依靠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还是很开心的。但这份面对问题不再那么慌张的底气,我想是这几个月来的磨砺积累下的。所以时间是最好的礼物,它让我在写改编节目的电视文稿时多了一份熟练,在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时懂得放松心态,在遇到考验时不再想着逃避而是面对,还让我遇到了很多可亲可爱的老师。我不会忘记拎着三脚架行走在路上大汗淋漓的自己,不会忘记在狭小明亮的配音室翻看字典将配音尽善尽美的自己,不会忘记在闷闷的机房坐上一天到眼睛酸痛的自己,不会忘记痛苦并充实为写稿绞尽脑汁的自己,还有在央视新台四处参观开心的自己,在每一次采访的取景框外认真倾听的自己,在每一次与老师闲谈后而不断受到震动的自己。
总有一天我会微笑着记起这些,记起所有,记起每一个自己。
附:实习成果
1.参与制作
《疯狂的连环局》
《“大师”的真相》
《干海参里的秘密》
《真假金项链》
《深井大救援》
《骗子讲师》
《盗婴连环案》
《孩子身边的不测》
《加多宝广药商战:官司为何没完没了》
《情人和五百万》
《百合中的美丽骗局》
安全防范系列节目《坠落的少女》等
《为什么要偷葬我的母亲》
《寻找百万巨奖的主人》
2.代表作
《为什么要偷葬我的母亲》
《寻找百万巨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