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专业 » 正文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200 )

发布时间:2019-12-25



一、专业简介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简称MJC),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在培养目标上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传媒行业应用性专业人才。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于2018年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依托本校法学优势资源,重视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吸纳首都传媒和法律实务界优质实务精英,实现学科协同与交叉融合,开设法治新闻、网络与传媒法务两个特色型专业方向,培养“网络+法学+新闻”复合型专家型传媒人才,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社会需求。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导师12人,在媒体和法律实务部门开辟了7个实践教学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为实务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现代传播理念、牢固的现代法治精神与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怀有家国情怀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现代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与传播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和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职业方法,具备从事新闻与传播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

(3)具备综合运用新闻与传播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新闻与传播实务、传媒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5)身心健康。

三、专业方向

1、法治新闻  2、网络与媒体法务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

学制

两年

学习年限

最长四年

五、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专业方向课不低于6学分,实践教学与训练4学分各类课程及学分要求如下: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政治理论课,2学分;外国语课,4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2学分;

2.学科基础课。须修4门课程,9学分;

3.专业主干课。须修至少4门课程,不少于8学分;

4.发展方向课。须修至少3门课程,不少于6学分。

(具体课程及要求见附表)

5.    专业实习

① 实习时间:时间不少于6个月,成绩合格记4学分。

② 实习方式: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负责,采取到指定实习基地与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有媒体工作经验的在职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实习时间。

③ 实习作业:要求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总结报告或实习论文,并有正式发表或出版的实习成果。

④ 实习考核:实习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成绩等级。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写作和答辩环节。

(二)个人学习计划

导师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并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列出拟修读的课程、时间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结合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列出所读文献书目、进度安排及达到的目标。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并提交院培养办备案。

(三)补修课程要求: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不少于2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一)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和专业实习实践为主,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二)实行导师组培养与导师个人指导相结合,辅以双导师制和协同培养模式。加强与法治媒体、主流媒体和各级党政、司法机关新闻宣传部门的联系和合作,聘请新闻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建立校内导师和校外业界导师共同指导机制。

七、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以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考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八、质量标准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政策水平,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确立正确的政治传播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国家关于新闻传播与宣传工作的相关行为准则。

2. 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法学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法治新闻传播、网络媒体法务、政府公共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法治新闻、网络媒体法务、政府公共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4. 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比较完善的人格。

九、专业实习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到各类媒体及相关机构等单位实习。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23学期期间,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习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习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习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表现、实习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获准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十、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媒行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与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  

1.研究计划: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察文献搜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和要求。开题报告会必须公开进行。

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向导师做进展报告至少两次。在论文送审前将两次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并作为论文送审资格进行审查。

4. 学位论文为专业作品,则需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公开发表,或获奖、或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录。平面媒体发表作品必须4000字以上。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评阅与答辩

论文评阅主要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 不及格记。

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末或以后进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十二、参考文献

(一)新闻学和传播学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
.《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
.《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7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新华通讯社课题组编写,新华出版社201712月第一版。

10.  《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本书编辑组,人民出版社20186月。

11.  《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13.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14.  《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

15.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2001年修订版。

16.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

18.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19.  《当代新闻事业》,李良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  《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21.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22.  《美国新闻史》,[]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23.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24.  《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5.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  《无形的网络》,吴予敏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27.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8.  《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徐培汀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29.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30.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1.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  《当代新闻学》,[]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33.  《新闻学概论》,[]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34.  《新闻学概论》,[]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中文版。

35.  《权利的媒介》,[]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36.  《新闻失实论》,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

37.  《主体与喉舌》,童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8.  《新闻事实论》,杨保军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9.  《新闻价值论》,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

41.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42.  《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3.  《美国电视明星》,[]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44.  《全能记者必备》,[]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45.  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

46.  黎信、蓝鸿文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

47.  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48.  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版)

49.  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

50.  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版)

51.  林永年的《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

52.  刘文波的《新闻写作笔法百例》(中国新闻版)

53.  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2000年版)

54.  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2000年版)

55.  熊澄宇、金兼斌主编:《新媒体研究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6.  彭兰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7.  麦尚文著,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中国报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8.  胡正荣主编:《新媒体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59.  《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

60.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等三人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1.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2.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

63.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4.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

66.  《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7.  《传播理论》,[]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8.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9.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0.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71.  《传播学概论》 []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

72.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3.  《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74.  《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5.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 新华出版社,2004

76.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 新华出版社,2004

77.  《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8.  《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

79.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0.  《公众舆论》,[]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1.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82.  《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

83.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84.  《媒体等同》,[]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85.  《文化帝国主义》,[]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86.  《理解通俗文化》,[]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7.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

88.  《认识媒介文化》,[]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

89.  《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

90.  《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

91.  《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

92.  《新闻:政治的幻象》,〔美〕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93.  《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94.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95.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96.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

9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

98.  《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

99.  《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00.        《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01.        《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

102.        《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3.        《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4.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二)法治新闻与传播法文献

1.     刘斌主编:《法治新闻传播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姚广宜主编:《法制新闻采访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吴玉玲著:《理念与实践:电视法制新闻生产的多维考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     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     陈力丹、王辰瑶著:《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风笑天著:《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赵士林著:《传播学实证研究:假设检验与理论建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     胡百精著:《危机传播管理——流派、范式与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    孙永兴著:《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    张春华著:《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12.    姜胜洪著:《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3.    郭玉锦,王欢著:《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    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    袁方等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16.    郎劲松著:《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7.    萧燕雄著:《新闻传播制度研究》,岳麓书社2002年版。

18.    金冠军、郑涵、孙绍谊主编:《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19.    陆小华著:《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0.    陆小华著:《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1.    魏永征著:《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2.    宋克明著:《美英新闻法制与管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3.    魏永征、张咏华、林琳著:《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    孙旭陪著,《新闻传播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月版。

25.    魏永征、张红霞著,《大众传播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2月版。

26.    尤英夫著,《新闻法论》台湾世纪法商杂志社2000年版。

27.    梁伟贤、陈文敏主编,《传播法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版。

28.    吕光、潘贤模著,《中国新闻法概论》台湾中正书局1963年版。

29.    张西明著,《张力与限制——新闻法治与自律的比较研究》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30.    雷润琴著,《传播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的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    张西明等编,《新闻侵权:从传统媒介到网络》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32.    王利明主编,《新闻侵权法律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3.    顾理平著,《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34.    郭娅莉等编,《媒体政策与法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5.    马光仁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6月版。

36.    吴飞著,《大众传播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月版。

37.    魏永征著,《新闻法新论》,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9月版。

38.    齐爱民等主编,《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9.    王云斌著,《互联法网:中国网络法律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0.    周庆山主编,《信息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    张维迎著,《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3年版。

42.    杨立新著,《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43.    周汉华主编,《外国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4.    蒋志培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5.    张新宝著,《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6.    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47.    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8.    宋小卫著,《媒介消费的法律保护——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49.    刘杰著,《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    沈固朝著,《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    侯健著,《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    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

53.    展江、吴薇主编,《开放与博弈:新媒体语境下的言论界限与司法规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4.    徐迅主编,《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5.    万鄂湘主编,《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评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6.    林喆主编,《当代中国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7.    莫纪宏著,《人权保障法与中国》, 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8.    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9.    王振民著,《中国违宪审查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    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1.    甄树青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2.    王四新著,《表达自由——原理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3.    陈欣新著,《表达自由的法律保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    徐显明主编,《人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5.    李步云主编,《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6.    夏勇著,《人权概念的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修订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7.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8.    黄楠森、沈宗灵主编,《西方人权学说[上][下]》,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9.    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0.    《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7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符号学

72.    《图绘意识形态》,齐泽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73.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74.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75.    《论意识操纵》(上下册),谢·卡拉-穆尔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76.    《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77.    《娱乐致死》,伯兹曼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78.    《理解通俗文化》,费斯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79.    《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0.    《组织传播》,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81.    《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贝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82.    《有效传播》(第7版),特里·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83.    《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郑兴东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84.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85.    《重组话语频道》,艾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86.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87.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88.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89.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90.    《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91.    《电视与社会》,[]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92.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斯特里纳蒂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3.    《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布拉德福德·J·霍尔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94.    《传媒伦理学》,克里斯蒂安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95.    《媒体法》,萨莉·斯皮尔伯利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6.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97.    《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著,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

98.    《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99.    《大趋势》,[]奈斯比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100.《未来之路》,[]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101.《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102.《信息崇拜》,[]罗斯扎克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103.《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104.《得乐园   失乐园》,李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5.《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6.《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利文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三)译著类文献

1.[]门彻著展江等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著,吴靖、黄佩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马修·基兰编,张培伦、郑佳瑜译:《媒体伦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Louis Alvin Day著:《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沃尔特·李普曼、詹姆斯·赖斯顿等著,展江译:《新闻与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10.[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著,刘君译:《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加拿大]罗伯特·洛根著,何道宽译:《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3.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4.[]詹金斯著,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5.[]克里斯塔基斯,富勒著,简学译,《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6.[]琼斯主编,熊澄宇、范红译,《新媒体百科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奥斯丁等著,雷倩、徐昊译,《新媒体设计概论》,上海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18.[]卡斯特(CastellsM.)主编,周凯译,《网络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9.[]瓦茨著,陈禹等译,《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0.[]弗里曼著,张文宏等译,《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一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罗伯特·洛根著:《理解新媒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2.罗纳德•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利》,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3.[美]L•亨金著, 信春鹰等译,《权利的时代》, 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24.[英]A.J.M. 米尔恩著, 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25.[美]阿伦•艾德斯等,《宪法个人权利--案件与解析》,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6.[]唐·R·彭伯著,张金玺、赵刚译:《大众传媒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周文译:《媒体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吉尔摩等著,梁宁等译:《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第六版)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T·巴顿·卡特等著,黄列译:《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韦恩·奥弗贝克著,周庆山等译,《媒介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月版。

31.[]约翰·D·泽莱兹尼著,张金玺赵刚译,《传播法:自由、限制于现代媒介》(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月版。

32.[]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著,侯健译,《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小哈里·卡尔文等著,李忠等译,《美国的言论自由》三联书店2009年版。

34.[]安东尼·刘易斯著,徐爽译《言论的边界:美国第一修正案简史》,法律出版社20105月版。

35.林子仪著,《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台湾地区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36.[]弥尔顿著,吴之椿译,《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37.[]约翰·密尔著,程崇华译,《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8.[]德沃金著,刘丽君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9.[]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40.[]莱尔·T·阿尔弗森,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著,刘瑞祥等译,《美国宪法概论》,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41.[]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仁译,《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42.[]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43.[]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

45[]哈贝马斯著,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

46.[]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7.[]米尔斯著,陈强、张永强译:《社会学的想像力》,三联书店2005年版。

48.[]赫伯特·阿特休尔著,黄煜等译:《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9.[]米歇尔·福柯著:《规训与惩罚——学术前沿》,三联书店2003年版。

50.文森特·莫斯可著,胡正荣等译;《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1. []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2.[]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网络星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3.[]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陆兴华译:《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4.[]罗伯特•G•皮卡德著,冯建三译:《媒介经济学》,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55. []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等译,《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7.[]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58.[]沃纳·赛佛林,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5),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11日版。

59.[]洛厄里、德弗勒著,刘海龙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月版。

60. []迈克尔·埃默里等著展江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日版。

61.[]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蔡文美等译:《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2. []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谢岳译:《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64.曹晋、赵月枝著:《传播政治经济学英文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马修·基兰编,张培伦、郑佳瑜译:《媒体伦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字: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       公共课

8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2

1

讲授

考试

 

基础外语

 

4

64

1-2

讲授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2

32

1-4

讲授或在线

考试

 

专业

必修课

9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

48

1

讲授+实训

考试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2

32

1

讲授+研讨

考试

 

中外新闻传播史

 

2

32

1

讲授+研讨

考试

 

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2

32

2

讲授+实训

考试

 

 

 

 

专业       选修课

(不少于8学分)

法治新闻理论与实务

 

2

32

1

讲授+实训

考试

 

法治新闻采访与写作

 

2

32

1

讲授+实训

考试

 

新媒体理论与实务

 

2

32

2

讲授+实训

考试

 

传播伦理研究

 

2

32

2

讲授+实训

考试

 

传播法学

 

2

32

2

讲授+实训

考试

 

互联网法律专题研究

 

2

32

2

讲授+实训

考试

 

 

 

 

 

 

 

 

 

 

 

 

 

 

 

 

 

 

 

 

专业方向课(不少于6学分)

法治新闻方向

案件报道实务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法治新闻专题研究

 

2

32

23学期)

讲授+实训

考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新闻摄影与电视摄像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移动媒体产品设计制作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网络音视频制作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政务新媒体运营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政治传播研究

 

2

32

32学期)

讲授+实训

考查

 

传播心理学

 

2

32

32学期)

讲授+实训

考查

 

传播社会学

 

2

32

3

讲授+研讨

考查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舆论研究与舆情分析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网络与媒体法务方向

法学理论

 

2

32

1

讲授+研讨

考查

 

民法总论

 

2

32

1

讲授+实训

考查

 

民事诉讼法学

 

2

32

1

讲授+实训

考查

 

知识产权法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合同法实务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媒体侵权法专题

 

2

32

23学期)

讲授+实训

考查

 

公司法

 

2

32

2

讲授+实训

考查

 

广电法专题研究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广告法实务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文化产业和娱乐法研究

 

2

32

32学期)

讲授+实训

考查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法实务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版权法实务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传媒法模拟法庭

 

2

32

3

讲授+实训

考查

 

实践教学与训练

4学分)

专业实践

 

4

 

 

 

考查

 

补修课程

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由导师指定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

 

 

学位论文

 

 

 

 

 

 

 

通过学位论文原创性检查可申请毕业

合计: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专业方向课不低于6学分,实践教学与训练4学分。

研究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完成规定环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原创性检查,可颁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