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视界 » 正文

“全球理解“项目课程受多家媒体关注

穆玉婷 发布时间:2014-10-09

    近日,由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全球理解"项目课程受到新浪网、腾讯网、正义网、法制网、中国警察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能够参加这个跨文化交流的项目可能是我这学期最棒的经历之一”,在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的交流生于泓洋同学在结课报告中这样写道。另一位选课学生贾皓也说,这是“在我大学生活中最新鲜、最有趣的课程”。

“全球理解“项目课程受多家媒体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同学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同学(见后面大屏幕)合影

“全球理解“项目课程受多家媒体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吕夏宇同学拿着“全球理解”项目结课证书

    每周三上午8点整,十六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同学,在昌平教学楼厚德楼309多媒体教室,通过视频小组讨论和网络一对一互动的形式,先后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 (ECU) 与秘鲁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大学 (USIL) 这两个课堂连线,与对方的十多位同学用英语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这个跨国课堂,是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2013年起,为参与“全球理解”项目所开设的《跨文化传播》课程。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的协调指导下,这门课程得以采用同步视频会议技术、虚拟教室技术、网络交互技术等教学设备,使学生能够坐在本国课室,享受留学式的跨文化交流机会。而提供这一机会的“全球理解”项目,则是由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自2003年起发起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文化教育项目,目前课程合作伙伴已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共有50多所大学参与。全球范围内,曾经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超过了2400多名。这门课程采用视频会议技术、虚拟教室技术,网络交互技术等,使学生能够坐在本国课室,享受留学式的跨文化交流机会。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首次开设的跨文化交流课堂,遵循了原已成熟的授课模式:同学们就校园生活、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生命价值、刻板印象与偏见等话题与外国同学展开讨论。

    全英文的交流方式一开始对同学们是一种挑战,但一旦克服语言的困难,跨国的交流给同学们带来了新鲜的感受。贾皓这样回顾上完这门课的感受:“差异并不可怕,如果所有文化都是一个面貌,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怎么可能存在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于泓洋也说这门课让她从另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化,要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同龄人交流,就“要跳出我们所生活的圈子去看待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

    这种跨国跨校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明。教育学研究者通过对参与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过这门课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于不同文化与社会更具文化包容性、具有更多元视角。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邓力老师是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她认为,“让同学们面对面进行跨文化交流,学会理解并欣赏多元文化和不同的世界观,正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图/王占芳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m/news/roll/2013-12-25/180329080582.shtml

    正义网:http://www.jcrb.com/culture/news/201312/t20131226_1292085.html

    腾讯网:http://edu.qq.com/a/20131227/010747.htm

    中国警察网 http://zg.cpd.com.cn/n231217/c20857555/content.html

    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13/12/25/content_5155952.htm?node=33529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