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教育活动“好记者讲好故事”第三期 关中——没有终点的旅途

发布时间:2019-11-25

 

“为什么要做记者?记者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11月19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关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讲座。他向在场的同学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世界上有两个职业不会让人后悔,一个是军人,另一个是记者”。这一感悟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在进入新闻行业之前,他曾当过8年文艺兵,小提琴拉得很棒。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了一名记者。他认为,这两个职业用不同的方式彰显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特别值得为之奉献。

关中,目前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韬奋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自己曾获得12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参与策划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报道达130个之多。

这天下午,他以《没有终点的旅途》为题,向新闻学院的同学们分享了他35年的从业感受。这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好记者讲好故事——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教育活动”的第三场。

 

 

讲座中,关中台长分别以关注别人、关注今天、关注未来、关注过去为题,讲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报道故事。他说:关注别人是记者的使命。他回忆起徐秀娟为救丹顶鹤去世的故事,强调记者只有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才能发现人物故事的闪光点。关老师还指出,除了关注别人,记者还要关注今天。在重大事件面前,要只争朝夕,记录变化;要关注未来,不断探索和学习,力求在今天发现明天;同时也不要忘记关注过去,许多历史事件当中本身也蕴含着新闻。

 

在他讲述的众多报道经历中,最让在场同学们感到震撼的是由他领队完成的《攀登珠峰》报道。2000年,黑龙江省极限运动爱好者阎庚华打算只身攀登珠穆朗玛峰。为此,黑龙江电视台领导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去西藏直播!但是,“看了登山的资料片后,大家全都傻眼了,觉得这不太现实。”关中说:“直播大本营必须设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脚下,这里空气只有内地的一半。极度缺氧的状况下,连普通的感冒都能夺去人的生命。”

在这项巨大的挑战面前,关中挺身而出,担当起了7人报道组的领队。摄制组在海拔5200米雪山险地露宿 47天,先后完成了5200米、5800米、7000米和8100米的电视直播,刷新了当时中国电视直播的最新海拔高度和专业高度。然而,在登峰完成的最后时刻,阎庚华的生命之旅也定格在了世界屋脊上...十几年过去了,当同学们看到跟随阎庚华直播的记者艰难地走出山口,与作为领队的关中紧紧拥抱的无声画面时,现场同学们感受到了极大震撼与感动...后来,《攀登珠峰》电视系列报道,荣获当年“中国新闻”的一等奖。

 

“做新闻就像在海边走路,浪花会不断把你的脚印抹平,想要留下点什么,就得不停地走下去。”讲座最后,关中老师说:“记者应该做到有条件能摆谱,没有条件能吃苦。”新闻工作需要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但记者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记者能用一己之力记录时代变革,创作出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有价值的报道。

讲座当天,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满熠也专程来到了讲座现场。2019年,由其主创、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学院选送的作品《7.5元如何撬动30亿元 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观察》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她也在讲座后表示:关老师作为其恩师,给予其很多指导。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关老师的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讲座结束后,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进行点评。她代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向关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正如关老师所说,关心别人的生活,就是记者的生活;把关心别人做好了,就是一个好记者。”她接着补充:“能够关心和帮助更多的人的过程,就是成就自己的过程。”关老师多年就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是一个不忘初心的真正的记者。

 

 

本次讲座是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好记者讲好故事——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教育活动”的第三场。同时也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拟邀请在新闻行业深耕多年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讲述他们在新闻工作中的所见、所想和所得,指引新闻学子涵养理想和情怀,不断砥砺“四力”,培育记录伟大时代的内功和底气。

 

 

图 |张帅男

文 | 韩红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